客户服务热线:

0533-2165111

服务号
服务号
订阅号
订阅号
  1. 首页
  2. 企业文化
  3. 员工艺苑
  4. 正文

最顶级的教养,是不那么爱他


国学大师傅佩荣说:“很多父母照顾孩子无微不至,要求把书念好就行了,别的事都不要管,这种做法不知害了多少孩子。”

深以为然。

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父母,总是全心全意的爱着自己的孩子。

拼尽了一辈子的心血,就只是为了给予孩子比别人更多的东西,让他们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起跑线上和别人竞争。

为人父母的心思我们都看得到,但强烈的目标感会让父母不管不顾,无条件的给予,换来的是孩子并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。

因为这样毫无控制的付出,往往会带来负面的效果。

太满的爱,没有人能承受的住

每一个孩子出生之时,并没有机会选择自己的父母。

但每一位父母都有机会替孩子选择他们的人生。

于是,父母把所有未能实现的理想全部寄托在了孩子身上。我们常常听到家长们会这样说:“你是我们全家唯一有希望考上大学的啊,你要努力。”“你以后可不能像我们这样没钱没势啊。”

为了实现这些目标,把所有能给予孩子的全部给了他,最好的物质生活,从来不需要操心的生活琐事。

打包一起的,还有那些沉重的道德枷锁。

却忘记如何让他们走的更远。

高分台剧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》中,有这样一个故事。

主角茉莉是一名在外人眼中看来品学兼优的孩子,在妈妈的严格教育下,从小就乖巧懂事,街坊领居谈起她,都是止不住的羡慕。

但在一个无人知晓的夜晚,茉莉跳楼自杀了。

悲痛欲绝的妈妈承受不了这样的事实,在她看来,茉莉聪明、勤奋,有着大好的前途,怎么可能会突然自杀,她觉得一定是受到了外力的干扰。

在探寻真相的过程中,她意外发现了茉莉长期患有的抑郁症,并怀疑是茉莉爱好文学害了她,最终,她借用志雄的黑科技将自己代入了茉莉的视角,她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妈妈。

海归硕士,本可以有机会留校成为教授,因为家庭的原因放弃了这份工作。

于是,对茉莉一直严格教育, 把所有的希冀和愿望都转移到了茉莉身上。

她爱茉莉,在用全部生命在爱着,什么都不让她做,唯一的要求就是搞好学习成绩。

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话语:“你这些计程车费都是我省吃俭用来的,好好念书,不然就是不孝。”“如果没有生你,我早就当教授了。”“你对得起我们吗,你不要脸,我们还要脸。”

原来,茉莉从小就被妈妈当成学习机器,从不被妈妈理解,这种压迫似的亲情让她感受不到任何的温暖。

她最终承担不住,跳楼自杀。

妈妈撕心裂肺的说:“妈妈爱你,妈妈爱你。”

她以为自己给了茉莉最好的爱,可是这样的道德捆绑让茉莉最终走向不归之路。

纪伯伦说:“你们可以给他们爱,却不可以给他们以思想,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,但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。”

多少道德捆绑,假以爱之名义。

爱不是无条件的付出

父母不能陪孩子一辈子,最终陪伴他一生的,是他自己和那颗被父母培养出来的灵魂。

因此对于孩子最好的教育,是要让具有独立面对这个社会的能力。

聪明的父母都懂得让孩子在痛苦中找寻自我,肯定自我。

电影《奇迹男孩》中,普尔曼因为基因缺陷长着一张吓人的脸。

他为此深深地自卑,甚至每天都把自己包裹在爸爸送他的宇航员头盔里。

他的爸爸妈妈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了,一定要让普尔曼早日走出家庭的庇护,去接纳这样的自我,并找寻到人生的价值。

于是,他们做出了大胆的决定,送普尔曼上学,让他接触他害怕的一切。

在这个过程中,普尔曼经历了嘲笑、背叛、耻辱和委屈,受到了来自陌生人异样的眼光和言语恶毒的攻击,他也曾经哭闹着不想再去上学。

但爸爸妈妈给与了他坚定的陪伴和决心,使他不得不勇敢面对所遭遇的一切。

学期结束的时候,他获得了学校表彰先进的亨利沃德比彻奖章,并且收获了来自同学们的理解与支持,有了很多真诚的友谊。

他说:“我再也不想呆在家里了。”

恰如美国育儿专家戴安娜.鲍姆林德所说:“这便是既温暖又有约束性的教育。”

父母该给予孩子的,正是这样温暖的支持,不是过分的溺爱,是让他拥有一颗强大坚韧的心灵。

《特别狠心特别爱》中有这样一段话:“中国父母给予孩子的爱,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,不忍心让他们从小体验生活的艰难,也不用动的在适当的时机向他们索要,因此最终导致子女们一辈子艰难,一辈子朝他们索要。”

是的,父母不是一味付出的那个人,是引导你、帮助你、陪伴你走过年少无知,然后他们要看到离开了父母仍然光彩夺目的你。

愿:父母们不再用生命去爱孩子,用心去爱孩子。